集团新闻

集团新闻
“源头活水”润东山——一座海岛的“解渴”之路
2024-07-01 577

海风逐浪,鸥鹭成群,从空中俯瞰,位于福建漳州的东山岛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碧蓝的海面上。岛上山峦起伏,海岸线蜿蜒曲折,白沙滩与清澈的海水交相辉映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海画卷。

然而,作为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,“吃水用水难”曾是长期制约东山县发展的一大痛点。

咬定青山不放松。如今,东山县在福建水投集团的助力下,摘掉了发展“紧箍咒”,把海岛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强势,让百姓收获满满幸福感。

上好“双保险” 力促缺水海岛“不再渴”

“吃水用水难”曾是东山百姓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
“东山四面环海,用水相当困难,老一辈村民只能依靠几个池塘吃水用水,池塘没水了就划船到外村去载。一担水要省着吃,维持个两三天。”回忆起过去的用水窘境,东山县大产村村民李鹏凤感叹道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谷文昌书记在东山工作时,把兴修水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,带领百姓修建了红旗水库、南门海堤等水利工程705处、水库20多座。1970年,东山县继承谷文昌精神,动工兴建向东渠,从云霄县引水为东山岛“解渴”。1973年,向东渠竣工通水,解决了东山岛看天吃水的历史性问题。

即便如此,东山岛淡水资源依然十分贫乏,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45立方米,仅为福建省人均量的12%。

水,是生命之源。古来多少城郭,因水而兴,枯水而亡。东山县深知,要发展地方经济,必须打破“缺水”魔咒。

自2006年开始,东山县有计划、分步骤推进“村村通自来水”建设。经过多年奋战,东山县61个建制村在2011年实现通自来水,东山也因此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实现“村村通自来水”的县。

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城镇化规模扩大,东山水资源缺口不断扩大。如何提升城乡供水规模化、现代化水平,建设节水型社会,同时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“喝好水”的需求,成为一个待解难题。

2013年,东山县与福建水投集团合作成立东山水务公司,引入国资国企的力量参与东山水利工程投资建设管理,寻求破题良方。2016年,福建水投集团在东山投资了全省首个财政部PPP示范项目——东山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工程。该工程从诏安县龙潭水库调水至东山县红旗水库,于2023年12月29日完成通水阶段验收,实现东山县双水源保障。

扩容后的红旗水库。新华网发(福建水投集团供图)

原水进得来,还要水库接得住。2017年,福建水投集团启动了红旗水库扩容工程,并于2022年完工投产。扩容后的红旗水库,库容从原来的250万立方米,增加到501万立方米,极限供水周期从原来的38天延长至71天。

“第二水源工程突破了东山县居民的用水瓶颈,扩容后的红旗水库则为东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水保障。”福建水投集团东山水务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林雷春说,在“双水源”与“大库容”的双重保障下,东山百姓吃上“安全水、放心水、稳定水”。

摘掉“紧箍咒” 激活乡村振兴“一盘棋”

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,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东山县樟塘镇南埔村村民对此有着切身体会。

南埔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海岛渔村,集闽南文化、海洋文化与侨村文化等特色于一体,同时也是谷文昌治水文化的实践地。在南埔村的主道上,矗立着一排栩栩如生的雕像,边上的墙画记录着谷文昌带领东山百姓战天斗地的治水历史。不远处,便是谷文昌地下水基站原址。

谷文昌地下水基站原址外景。新华网 刘默涵 摄

  南埔村党总支书记谢桂妹介绍说,1962年,东山遭遇大干旱,谷文昌书记到南埔、湖尾、亲营山找水源,发动全县干部群众一万七千多人,兴建了这条地下水利工程,挖掘地下水灌溉农作物。工程惠及樟塘、康美2个公社8个大队,改变当时农作物受灾严重、人畜用水异常困难的局面。

  世易时移,随着“村村通自来水”以及岛上水利灌溉工程的不断完善,南埔村从根本上摆脱了吃水用水困局。近年来,南埔村紧抓东山县旅游产业东风,以整治人居环境、盘活闲置老宅等为抓手,吸引文创青年成为新村民、新农人,推动南埔村传统古村落提质增颜,23栋老厝被改造盘活,收藏、茶艺、咖啡厅、民宿、生态田园等新兴业态遍地开花,不仅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,也带火了乡村文旅经济。

  如今,南埔村一改往昔破败凋敝景象,实现华丽转身。到南埔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度假,成为周边乡镇居民的新选择。南埔村近200余名农民,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。

  南埔村实现华丽转身。这是村民办的休闲基地一角。新华网 刘默涵 摄

其实,南埔村只是东山县兴水利民的一道缩影。

摘掉水源“紧箍咒”的东山县,地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,水产加工业、旅游业、食品加工业、玻璃制造业、光伏业等业态顺势而兴。2023年,东山县地区总产值273.9亿元、增长8.2%。

摆脱缺水困扰,东山乡村更是迸发振兴活力,陆续打造了紫红莲雾、皇金鲍、蓝圆鲹3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和胡萝卜、花椰菜2个省级优质蔬菜示范基地,并先后获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、全国十大美丽海岛等称号。

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,东山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0.83亿元,全县61个村村财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,50万元以上村达32个,100万元以上村达22个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5元,连续15年位居漳州市第一,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.5,城乡差距持续缩小。

提升“水环境” 增添美丽乡村幸福感

乡村振兴,既要百姓富,也要生态美。

近年来,东山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,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,作为改善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。

2020年9月,东山县入选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,在全岛推行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机制,按照“源头收集、分类处置、集中处理、尾水资源化”原则开展生活污水收集处理。

福建水投集团东山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舜添说,由于淡水资源短缺,东山坚持尾水资源化利用,城垵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后通过提升泵站引入樟塘村前溪上游,长山尾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后通过提升泵站引入石埔溪中游等,每日补水量近3万吨,既解决了其缺水问题,又增加水的流动能力,增强水动力梯度与速度。

“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,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,能为溪流提供稳定的生态补水。”东山县住建局副局长田应辉说。

农村污水处理设施“三分建、七分管”,加强对设施的运行管理,才能真正发挥出治理的成效。为此,福建水投集团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智慧污水和水务平台,通过智能设备感知污水和水务的全方位变化,远程在线监控各站点及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,实现污水治理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。

东山智慧水务调度中心外景。新华网 刘默涵 摄

今年5月底,福建省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东山召开,并组织到东山智慧水务中心调研。

“全县供水管网的压力、流量、水质,各污水处理站点和设备的运行数据,通过这‘一张网’就可以尽收眼底,甚至哪家哪户家里漏水、忘关水龙头、水压不稳定等,我们也可以做到远程监控。它就像人的大脑,调动支配一切。”王舜添一边演示,一边说道。

“以前,村里的生活污水、养殖污水都排到大碑溪,一到夏天,溪水中蚊虫滋生,臭味弥漫。”指着眼前水清河畅、岸绿景美的大碑溪,樟塘镇港西村村民林锦光说,原来一片黑臭水体的大碑溪如今变了模样,成为周边村民休闲的好去处。

福建水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始终坚持“水润八闽、福泽四方”的企业使命,传承弘扬“谷文昌精神”和“向东渠精神”,不断满足东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以水为媒,助力探索具有东山特色的海岛振兴之路。  


联系我们
电话/传真:0591-88351057/0591-88250596
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5号 福建外贸大厦 5-6层